十一五重点社科规划项目
大典数据库
———文献目录典
登录   |   注册
当前机构:       授权截止日期:
结果列表
每页记录数: 10 20 30
 序号书名作者摘录经目纬目
 1   《千頃堂書目·總集類》   黄虞稷

謝鐸《赤城詩集》六卷,又《詩集補遺》五卷。輯本郡人詩,起宋宣和間,迄明永樂時。又《續編》八卷。

古籍目録分典 集總部 總集部 明代分部 赤城詩集 後集 續編   
 2   《四庫提要·總集類存目一》  

《燕山八景圖詩》一卷。兩淮鹽政採進本。明永樂十二年,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鄒緝等倡和之作也。

古籍目録分典 集總部 總集部 明代分部 燕山八景圖詩   
 3   《滂喜齋藏書記·集部》   潘祖蔭

明刻《缶鳴集》十二卷。一函,四册。明高啓撰。周立公禮編,青丘之妻姪也。舊爲虞山張芙川藏書。黄琴六跋云:明永樂元年周立所刻,正統末燬於火,甫里周仲英重刻,吴文定爲之序。即此本是也。吴序失,惟存謝徽一序。按徽序云季迪之詩有《吹臺集》、《缶鳴集》、《江館集》、《鳳臺集》,今取諸詩删改,爲之總題曰《缶鳴集》。詩九百首,皆其精選。是此編爲青丘子手定本。今所行《大全集》,景泰中徐庸編刻,詩雖倍之,非其舊矣。明竺塢文氏、國朝蔣文肅、汪東山、馮二癡、曹彬侯、趙秋谷皆有收藏鑒定印。其「臣伊」一印,則文肅公尊人也。其首册附裝琴六與芙川書,乞借皇山人手鈔《續談助》,其書後歸士禮居,今藏虞山瞿氏,完好無恙。據士禮題跋,謝徽序外尚有胡、王二序,又有公禮後序,今皆脱之。

古籍目録分典 集總部 别集部 明代分部 缶鳴集    綜述
 4   《愛日精廬藏書志·别集類》   張金吾

《番昜仲公李先生文集》三十卷。明永樂刊本。季滄葦藏書。元李存撰。前有《墓誌銘》,危素撰。末附虞集《答書》一編,卷首有季振宜藏書印記。

古籍目録分典 集總部 别集部 遼金元分部 俟庵集    綜述
 5   《四庫提要·别集類二〇》  

《雲林集》六卷,附録一卷,兩淮馬裕家藏本。元貢奎撰。奎字仲章,宣城人,官集賢直學士,追封廣陵郡侯,謚文靖。李黼爲之狀,馬祖常奉敕撰碑,皆天下重望也。所著有《雲林小稿》、《聽雪齋記》、《青山漫吟》、《倦游集》、《豫章稿》、《上元新録》、《南州紀行》,凡百二十卷。明永樂間徵入祕府,家無副本,遂絶不傳。惟《雲林小稿》宋濂所序者,尚存其曾孫蘭家。洪熙中福州陳嵦復序而傳之。弘治間其裔孫元禮復采諸書所載奎詩及遺文二篇,附益成編,是爲今本。奎詩格在虞、楊、范、揭之間,爲元人巨擘。王士禎《居易録》論其境地未能深造,殆專以神韻求之歟。吴澄跋其文稿,稱其温然粹然,得典雅之體,視求工好奇,而卒不工不奇者,相去萬萬,惜今不可得見矣。卷末增載《見婦人》、《偶興》二首,鄙俚穢褻,必委巷附會之説。元禮不知而悮收之,其爲謬陋,不止《謝康樂集》載東陽《溪中贈答》也。

古籍目録分典 集總部 别集部 遼金元分部 雲林集    綜述
 6   《四庫提要·别集類十》  

《歐陽修撰集》七卷。編修汪如藻家藏本。宋歐陽澈撰。澈字德明,崇仁人。建炎初徒步走行在,伏闕上書,請誅黄潛善、汪伯彦,與陳東俱論死。後高宗悔之,追贈祕閣修撰。事蹟具《宋史·忠義傳》。紹興二十六年,吴沆次其詩爲《飄然集》三卷,并爲作序。至嘉定甲申,會稽胡衍又取其所上三書,并序而刻之,釐爲六卷。元季版燬於兵。明永樂丙申,澈十世孫永康縣丞齊重刊之。金華唐光祖跋,稱其書編爲三卷,詩文事蹟爲四卷。當時陳東所同上之書,亦爲掇拾,無所失墜,并取附爲一卷。合爲八卷。所稱贊府士莊甫,即齊字也。而永樂丁酉崇仁知縣王克義序,乃稱齊録前後奏議,次繼《飄然集》,分爲六卷。與光祖跋不同。蓋詞有詳略,實即一本。萬曆甲寅,澈二十世孫鉞再新其版,吴道南爲序。此本即從鉞刻傳寫,而闕第八卷陳東之書。然東已有别集單行,可不必附録於此。今亦仍從此本,定爲七卷焉。

古籍目録分典 集總部 别集部 宋代分部 歐陽修撰集    綜述
 7   《四庫提要·别集類四》  

《棃岳集》一卷,附録一卷。浙江鄭大節家藏本。唐李頻撰。頻字德新,壽昌人。大中八年擢進士第,調祕書郎,累遷建州刺史,卒於官。州民思其德,立廟棃山,事蹟具《唐書·文藝傳》。頻爲姚合之壻,然其詩别自爲格,不類武功之派。是編本名《建州刺史集》,後人敬頻之神,尊棃山曰棃嶽,集亦因之改名。初罕傳本,真德秀得本於三館,欲刻未果。嘉熙三年,金華王埜始求得舊本鋟版。元元貞及後至元閒,頻裔孫邦材、會同,明永樂中河南師祐,正統中廣州彭森,先後重刊者四。此本即正統刻也。凡詩一百九十五首,較《全唐詩》所載少八首,而《送劉山人歸洞庭》一首,卷中兩見,惟起二句小異。又《秋宿慈恩寺遂上人院》詩誤作《送宋震先輩赴青州》,題與詩兩不相應,殊不及席氏《唐百家詩》本之完善。末爲附録,則歷朝廟祀敕書、碑記及刻詩序跋。張復、彭森二序皆稱初刻出真德秀,與王埜序稱德秀欲刻不果者自相矛盾,未喻其故,殆傳聞譌異歟!王士禎《居易録》稱詩人爲神,未有頻之顯著者。然頻詩自佳耳,其爲神則政事之故,非文章之故也。

古籍目録分典 集總部 别集部 唐五代分部 李頻集    綜述
 8   《曝書亭集》卷四四《文淵閣書目跋》   朱彝尊

文淵閣書目,編自正統六年六月,著録者,少師兵部尚書兼華蓋殿大學士楊士奇,翰林院侍講學士馬愉,侍講曹鼐也。其目不詳撰人姓氏,又不分卷,俾觀者漫無考稽,此牽率之甚者已。按宋靖康二年,金人索祕書監文籍,節次解發,見丁特起《孤臣泣血録》,而洪容齋《隨筆》亦云:‘宣和殿、太清樓、龍圖閣所儲書籍,靖康蕩析之餘,盡歸于燕。’元之平金也,楊中書惟中,于軍前收伊洛諸書,載送燕都,及平宋,王承旨構,首請輦送三館圖籍。至元中,又徙平陽經籍所於京師,且括江西諸郡書板。又遣使杭州,悉取在官書籍板刻至大都。明永樂間勅翰林院,凡南内所儲書,各取一部,於時修撰陳循,督舟十艘,載書百櫝,送北京。又嘗命禮部尚書鄭賜,擇通知典籍者,四出購求遺書,皆儲之文淵閣内。相傳雕本十三,抄本十七,蓋合宋金元之所儲而匯于一。縹緗之富,古未有也。考唐宋元藏書,皆極其慎重,獻書有賚,儲書有庫,勘書有人,曝書有會。至明以百萬卷祕書,顧責之典籍一官守視,其人皆貲生,不知愛重。而又設科專尚帖括,四子書、《易》、《詩》,第宗朱子,《書》遵蔡氏,《春秋》用胡氏,《禮》主陳氏,愛博者窺大全而止,不敢旁及諸家。祕省所藏,土苴視之,盜竊聽之,百年之後,無完書矣!迨萬曆乙巳,輔臣諭内閣勅房辦事大理寺左寺副孫能傳,中書舍人張萱、秦焜、郭安民、吴大山,校理遺籍,惟地志僅存,亦皆嘉隆後書。初非舊本,經典散失,寥寥無幾,萱等稍述作者之旨,較正統書目,大爲過之,惜已無足觀,徒爲有識者歎惜而已。

文獻學分典 典藏總部 總論部     論述
 9   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·政書類》  

《造甎圖説》一卷。浙江巡撫採進本。明張問之撰。問之,慶雲人。嘉靖癸未進士,官至工部郎中。自明永樂中,始造甎於蘇州,責其役於長洲窯户六十三家。甎長二尺二寸,徑一尺七寸。其土必取城東北陸墓所産乾黄作金銀色者。掘而運,運而晒,晒而椎,椎而舂,舂而磨,磨而篩,凡七轉而後得土;復澄以三級之池,濾以三重之羅,築地以晾之,布瓦以晞之,勒以鐵弦,踏以人足,凡六轉而後成泥。揉以手,承以托版,砑以石輪,椎以木掌,避風避日,置之陰室,而日日輕築之,閲八月而後成坯。其入窯也,防驟火激烈,先以穅草薰一月,乃以片柴燒一月,又以棵柴燒一月,又以松枝柴燒四十日,凡百三十日而後窨水出窯。或三五而選一,或數十而選一,必面背四旁,色盡純白,無燥紋,無墜角,叩之聲震而清者,乃爲入格。其費不貲。嘉靖中營建宫殿,問之往督其役,凡需甎五萬,而造至三年有餘乃成。窯户有不勝其累而自殺者。乃以採鍊燒造之艱,每事繪圖貼説,進之於朝,冀以感悟,亦鄭俠繪流民意也。其書成於嘉靖甲午。而明之弊政已至於此,蓋其法度陵夷,民生塗炭,不待至萬曆之末矣。

古籍目録分典 史總部 政書部 考工分部 造甎圖説   
 10   《天一閣書目·政書類》   范邦甸等

《禮制集要》一卷。刊本。明永樂三年重刊,御製序。

古籍目録分典 史總部 政書部 典禮分部 禮制集要   
共有 73 条记录 页次: 1/8